《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過去、現在和將來》圓桌會議
發布時間:2015-04-04

QQ截图20250305151545

參與會議嘉賓:(左起)陳國賁教授、林鳴崗先生、林明琛教授、李林先教授、

蕭芬琪博士、蕭暉榮先生、朱達誠先生、王秋童先生、張立健先生

《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過去、現在和將來》圓桌會議

第一次會議

日期:2015 年 4 月 4 日

時間: 16:30-19:00

地點:香港藝苑 (香港皇后大道中 325 號)

出席嘉賓:

陳國賁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 資深研究顧問、陳氏社會研究院院長、香港

浸會大學首任社會學講座教授)

蕭暉榮先生(香港中國美術家協會 會長、著名中國書畫家 雕塑家)

林鳴崗先生(香港油畫研究會 會長、旅法油畫家)

林明琛教授(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著名資深油畫家)

李林先教授(廣州美術學院 客座教授、著名旅法畫家)

朱達誠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 理事、香港著名雕塑家)

王秋童先生(香港中國美術家協會 副會長、香港著名水墨畫家)

蕭芬琪博士(香港大學文學院藝術學系 博士)

張立健先生(香港中文大學 未來城市研究所 研究助理)

記錄者: 謝彩玲

會議內容:

-探討藝術本身的價值: 精神性价值和藝術在金錢上的價值定位

-討論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負責審批購藏的委員會人選是否適當

-評論官方收購藝術品的標準和定位,是否物有所值

-探討現時購藏制度和政策是否存在漏洞

-年青一輩表達對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的印象與觀感

每位嘉賓都提出了自己對於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最坦誠及最尖锐的觀點及批

評, 帶出非常有建設性的意見。

各人一致對政府斥資過億港元向同一名收藏家購置大批海內外藝術品,表達強烈

不滿,因為不重視本地藝術創作,所謂的世界性一定有本土特色 (The local is the

global) ,藏品應彰顯本地藝術創作獨特性。

會議中亦探討了藝術的價值觀: 藝術具有的精神性價值。例如: 美學、技巧、歷

史性、對國家及香港的感情、傳統道德觀念等等, 讓年青下一代去欣賞美學、學

習正確的歷史及道德觀念。

藝術的金錢價值: 如何決定它在市場的價值。

嘉賓提出以下建議:

負責審批購藏的委員會應有更多內行的藝術專家, 尤其對東西方文化有深入瞭

解的人才加入決策委員會去選擇優良的作品, 例如管理階層應包括資深的藝術

工作者、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專家、藝術館高級行政人員、著名社團藝術代表等。

並改善行政制度, 增加購置藝術品的透明度, 使公眾有更多的知情權。

收購藝術品的標準和定位應以 4-3-3 的比例購藏,4 成有本土文化背景的藝術品,

 3 成有中國特色, 另外 3 成是全世界的藝術品。

把巳經收購的天價藏品可以在市場上拍賣售出,把資金套現,再購買更好的藏品,

讓香港的藏品精益求精。

其他事項:陳國賁教授提議下次會議將邀請少數族裔(非華人) 及年青人的代表表

達對西九文化區M+博物館的意見, 全部出席嘉賓都同意。

下次會議的時間:待定

散會時間:19:00